自己做刀是心中梦想
上世纪80年代,邮政局的领导来问钟敏有什么需求,他的回答出乎领导以外:“只要摘掉我爸的‘右派’帽。”钟敏放弃了到邮局当干部的机会,因为他不忍舍弃在刀剪厂学到的技术。
进入90年代,凭借过硬的技术,年轻的钟敏成了国营五金刀剪企业的技术骨干。但他这时却觉得郁闷,因为他无法按自己的想法做刀。于是,他不顾父母亲人的反对,毅然离开了那家国企。因为他有一个梦———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刀。
1991年初,钟敏到佛山一家手套厂打工学手艺。三个月后,他便自己开了一家小型布手套厂,仅半年时间,就赚了1万元,他终于有了开办刀厂的资金。
为省钱,钟敏从一家国营工厂以每台300元的价格买来3台报废冲床,白天跑办厂的事,晚上就修冲床,每天只睡3个多小时。这样连续辛苦4个月,金辉刀剪制品厂就诞生了。
以诚感人敲开市场门
开张两个月后,金辉的第一批产品出来了,钟敏净赚了2万多。但国营的外贸体制,又让钟敏几个月拿不到第二份订单,产品大量积压,流动资金很快枯竭。
于是,配件商、材料商就纷纷来催债,一度逼到了钟敏家里。“当初叫你不要离开国营厂,你偏不听,现在怎么办?”家人的责难声不绝于耳。这时,钟敏向债主许下了他创业以来的第一份承诺:“两个月之内不能付款,我就给你打工抵债。”早想把他收入旗下的债主,给了他两个月的喘息机会。
两个月中,他背着自己生产的刀,前往各外贸公司推销,吃了无数闭门羹。最后在深圳一家外贸公司门口苦等了三天,没有离开半步,每天以馒头充饥,终于打动了公司的经理,赢得了2000打订单。钟敏为此花了20元高价在深圳喝了一碗糖水,以示庆祝。“这家外贸公司的经理,就是我金辉的救命恩人。”钟敏说。
创新技术促企业发展
“这辈子我都要专于刀剪产业。”钟敏坚定地说,专一做事,成功的机会更大。他认为自己的优势在刀剪产业,就一定要把它做到最好。
钟敏是搞技术的,十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金辉技术的改进,仅开发和改进的专用设备就有七八种。每一次技术改进,都让金辉的效益得到一次飞跃。“我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改进技术。”钟敏说。他相信一句话:修好自己的码头,自然会有船来停泊。
前些天有个外国客户来阳江一家刀剪企业下订单,但那家企业觉得自己做不了,于是将这份订单推荐给了金辉公司。这让那位外国客户很是吃惊,直夸金辉的专业技术过硬。
一些金辉公司的员工对记者说,他们的钟总一向很务实,对员工很好,从来承诺的事情一定会办到。喜欢帮助人,但从来不求回报,不去张扬。
同行合作应对新挑战
“在同行中,我没有敌人。”钟敏自豪地说。他处事的原则就是:言出必行。这让他赢得了较好口碑。钟敏说,他对自己承诺的事情做不到,会感到非常难受。对于合作者中,一些不讲信用的人,他首先是做一些分析和判断,然后会选择取舍合作关系。
在技术上,他常常把金辉的专用设备技术传授给同行竞争者。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他利用自己与台湾一家公司的关系,把那边的技术引到阳江,让刀剪行业的技术得到了较大进步。
近年来,受国际不利因素影响,五金刀剪出口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钟敏希望,阳江五金刀剪企业能够加强交流和合作,共同来塑造阳江刀剪行业的良好形象,来应对当前行业面临的难题,为当地整个行业的发展创造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