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0年至今,黄春尧踏入社会30多年,创办企业20余载。如今,他的小天星公司已成长为集研发、生产、内外贸于一体的知名企业,为阳江五金塑料制品业增添了一张亮丽名片。
近年来,在外需、成本、汇率、退税率、技术壁垒等重重因素挤压下,越来越多的同类企业遭遇成长的烦恼,而黄春尧和他的小天星却渐入佳境。他的创业历程与心得,能给行内行外的人怎样的启示?
谈行业
做专做精,小产品大市场
记者:目前出口不振,“小天星”却逆势扩张,你认为国外五金塑料制品市场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吗?
黄春尧:我认为这类产品的外需已接近“天花板”了。
去欧洲,我看到很多被迫晒太阳的人,加上主权债务危机,那边是政府和百姓都没有购买力。另外,他们想回头再搞传统产业,还是很有基础的,所以要对我们的产品大搞技术贸易壁垒。
在美国,向我采购产品的几个公司原本就是开厂的,早两年奥巴马就提出“出口倍增”战略,加上失业率高企,对我们的产品需求也是下滑的。
可以预计欧美这两大市场,对阳江五金塑料制品的需求可能还会继续减少。
值得庆幸的是新兴市场还有潜力,但新兴市场的增长却不足以接替欧美市场的下滑。另外,过去曾担心东盟会与我们抢市场,现在看,这种担心暂不必要。因为他们并无成本优势,又无产业基础。
记者:既然外需下滑,你增产的产品销路在哪里呢?
黄春尧:回头看金融危机这几年,我能挺过来,得益于我把尼龙、硅橡胶产品做专了做精了,国外对我们产品的需求还在增长。另外,中国城镇化的任务还很重,就是经济还有很大成长空间,换句话说,内销之路将更广阔,这将是我推销新增产品的主攻方向。
记者:根据你的经验,你对阳江相关企业有何建议?
黄春尧:面对外需瓶颈制约,我认为有四个方面值得阳江相关企业去思考和探索。
对于规模大一点的企业而言,一要尝试走工贸结合之路。对工厂来讲,不做贸易就脱离了市场,对市场需求心中无数,他怎么确定产品研发、工艺改进的方向?就贸易企业来讲,不做工厂就难掌控产品质量,他拿什么去稳固客户?
二要尝试专做一片市场。不同的区域市场对产品有不同的要求,一家企业做一片市场,一可深度挖掘需求,提升产品出口;二可避免过度竞争,尽量走差异化发展路子。
三要避免挤在同一条船上。尝试做一些未曾做过的产品,譬如喝饮料的小吸管,阳江就没有生产,很多外贸公司不得不频频跨省采购。小产品往往有大市场,切莫轻看。
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我认为,一是要考虑从农村专业户那里学习工业发展经验。譬如温州的打火机,既搞配件分散化,又搞工序分散化。长期只做一个小配件或者一道工序,即便文盲也能做成专家。小企业尤其要注意,莫搞小而全,因为跟大企业相比,他们一无批量生产的规模效益优势,二无流水线生产的质量稳定性优势,搞小而全必死无疑。二是要考虑做内销,内销虽难,但必须及早做。
忆创业
三个十年的曲折奋进路
奠基十年:理想支配,一心向学
记者:走上实业之路,是偶然的机遇还是从小的理想?
黄春尧:应该说是理想,但我最初的理想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是拿诺贝尔奖。那是1977年,刚进初二,成绩很差,因为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多病,没人严格管束我。立志之后,力量倍增,仅一年时间就读成了高度近视,考进了阳江县一中。高中两年更加努力,但1980年高考放榜却击碎了我的科学家之梦。
记者:梦碎之后,路在何方呢。你当时做了怎样的选择?
黄春尧:出于分担养家重任考虑,我依父亲意愿进了县国营食品厂,干了半年钳工后做会计。但我不甘心,就用工余时间大量读书,想从书中寻找新的人生路。至今清楚记得我当时读的赵恒的《劝学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还有《论语》等一些儒家经典,坚定了我继续求学的理想。
从湛江、江门到阳江,从厂长经理班、审计班到会计班,我争取所有学的机会。“学,而后知不足”这句话实在太经典,它促使我1982年再回阳江一中补习,期间一边与一种怪疮作斗争,一边勤奋学习,虽然读到神经衰弱但我并未放弃,可是,1983年我再度落榜。此后,我争取到报考中山大学带薪干部专修科的机会,并如愿于1986年考进去读了企业管理专业。
中大的学习机会我百倍珍惜。两年所学,最大的收获是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一介平民,确立了自己的新理想:学而优则商,商而优则仕。
创业十年:投身商海,历尽磨难
记者:在中大掌握了企业管理知识,又确立了从商的理想,回来就创办了小天星?
黄春尧:没有立即创办小天星。1988年9月,我从中大回到食品厂。采纳厂长“寻找更大发挥空间”的建议,我去了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在那里,我迎娶了爱妻,并静学静思做创业前的社会观察。
1992年,邓公南巡,体制环境顿时宽松。当时企业搞承包,我邀约两个朋友应战,目标是一年做50万美元业务,但我们仅完成1万美元。虽以惨败收场,却知道了商海水深水急。
1993年,阳东成立进出口公司,我应朋友之邀过去,一年独自完成10多万美金业务,虽比首次“下海”有起色,但相对目标仍算大败。
记者:两次“下海”,两次失败,你没有就此放弃从商理想?
黄春尧:相对后面的磨难,前两次算不得失败。1994年,依朋友提议,我拉队伍成立分公司。这就是小天星的雏形。
有人说,在君子的眼里,人人都是君子。我用人失察加管理粗放,导致一年后算账才发现:应收未收款800万,应付未付款1000万。在1995年,200万亏空的压力,对于出生于清贫家庭的我来说,真是难以承受的重和痛。我以为无法做到欠债还钱,所以当时曾想用生命表达承担责任的意愿。
这时,我妻子毅然抛弃她的铁饭碗,与我共同应对商海大浪的洗礼。经过我们夫妻和一批忠诚员工的奋斗,到1999年终于还清欠债,走出亏空的阴霾。
兴业十年:工贸结合,渐入佳境
记者:你们两三年还清欠债,应该是找到了一条正确的从商路?
黄春尧:当时还没想路子的对错。到1999年初,看到盈利才敢回头反思。父亲帮我盘算最红火的1998年,发现800万美元的出口额,净利不到100万人民币,不到1/64的利润率堪称低下至极,并且全公司上下还做得特别辛苦。除了出差,我整年过着从家到公司的两点一线生活,还每天加班到晚上12点。
反思的结论,就是要走工贸结合之路。1999年,我买地建了工厂,逐步建立了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体系。直到现在,公司保持了稳健发展,也顶住了金融风暴的冲击。
我们正在建设一个在现有产能基础上翻两番的生产基地,投入生产后,产值将达到4亿,员工达到2000人以上。
话商界
办好企业是企业家的首要责任
记者:最近几年,你陡然间拥有了很多社会组织的职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黄春尧:从商后十多年,我都只专注于自己的企业,一件偶然的事唤醒了原本在我心中的社会责任感。
那是2004年,我接到一个敲诈5万元钱的电话。在10余天的害怕和犹豫之后,我报警求助,公安迅速抓到了作案人。从这件事,我感到党委政府是公道可以依靠的,企业不能整天抱怨还没做好的事,而应该团结在党委政府周围,发挥企业作用,承担社会责任,释放正面能量,为把社会治理得更好尽一分力。
记者:“学而优则商”你做到了,今后是否去实现“商而优则仕”,进一步向政界发展?
黄春尧:把“仕”狭义理解为党政干部的话,我不会谋求实现“商而优则仕”。在社会组织中任职,做一点有益商界同仁、畅通政企联系的事,我以为就实现了“商而优则仕”的理想。
记者:去年,你当选连任阳东县工商联主席,在这个职位上,你已经和打算做些什么?
黄春尧:坦率地说,受制于自身能力和某些无法由企业解除的外在约束,我所做的事,虽与党委政府保持了高度一致,但离企业家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
这几年,我与阳东工商联班子一起,主要在公益慈善方面主动带头,譬如积极参与广东“630”扶贫济困日活动,资助贫困学生,慰问孤老残幼。这些事还会继续做。另外,想在加强企业交流协作上做得更多一些、更好一点。
记者:做慈善,有人高调有人低调,你似乎介于两者之间,怎么看待陈光标式高调慈善?
黄春尧:我资助了一些贫困学生,觉得不必宣扬,但我又坚持要同受助学生见面。是因为有同行在资助学生后,出现受助学生不珍惜、不上进的情况。我与他们见面,是要同他们谈感恩、谈知识改变命运,但并不是对我感恩,而是要他们改变自己的命运后再去帮助别人,传递和扩散关爱之心,这样才有最好的社会效果。
对于陈光标的高调慈善,我不反对但也不会效仿。我还是认同孔子所说的“上善若水”,我们做了,自己心安理得,没有必要很高调。他希望带动广大企业家都做慈善的动机值得肯定。但有点强求别人的感觉,我以为对于企业家来说,做慈善是重要的、必要的。但把企业做好,是对社会最大的“慈善”,也是企业家最首要的责任。因为有一大批企业强大了,才有国家的强大和民众的幸福。
品幸福
不养“富二代”要育“闯二代”
记者:你刚才说到追求民众的幸福,能否谈谈你自己的幸福,是来自事业成功的多一点,还是来自家庭和睦的多一点?
黄春尧:没有家庭就没有事业,家庭是事业的坚强后盾。如果没有稳定的后方,根本做不成事,就算做成了事,没人分享,又有什么意义?
当我站在人生悬崖边的时候,是我太太做出了常人做不到的牺牲,拉我回到正轨并一直与我携手前行。除了精神上的莫大支持,她还弥补了我业务的欠缺。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小天星的今天。
二十年来沉淀出的那份相濡以沫的情感,深深地埋在我心底。什么是幸福,这就是幸福。幸福与金钱的多少无必然关系,我们不能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物欲,却对身边最甜美的幸福视而不见。幸福也不是比出来的,今天我赚了多少钱,但明天有人比我赚得更多,我们不能因为金钱的多少而感到幸或不幸。今天我们有房有车,相比前人来说,物质条件不知好了多少倍,但你能说前人不幸福吗?
记者:你们真是一对事业有成的幸福夫妻。能否谈谈子女教育?对于当前舆论热议的“富二代”现象,你怎么看?
黄春尧:有篇杂志上讲过这个问题,我很认同:不应讲“富二代”,而应讲“闯二代”。我们的企业是通过我们这代人拼搏出来的。但一个企业的发展不是一代人完成的,需要几代人接力。这好比福特家族打造汽车王国,到了第三代才算真正取得了成功。我考虑让小孩接班,想把小天星做成百年老店。
我们教育大的这代孩子,还是有优越感,大儿子去年未考上理想的大学,想补习再考。我和他妈妈都要求他去当兵,就是想增添他闯关的勇气、磨练他吃苦的精神,再想法培养他攻坚的智慧。我父亲也跟我谈到这个问题,说如果我儿子不具备接班的综合素质,就要把企业卖了甚至捐赠也好,就是不能交给他,否则不仅害他自己,还会害了整个家族,甚至影响社会,实际上阳江早有类似教训。
我认为,要教育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财富观。我现在对孩子灌输一个想法,这个钱不是他的,是属于我和他妈妈的,如果需要财富,靠他自己的头脑和双手。我对财富的看法是,我今天能有这个荣幸,是苍天对我的德行、爱心给予赞赏和信任,才把这个财富暂时交由我来保管;如果到哪一天或者我的下一代得不到这种赞赏和信任,这个财富就会转移给更好德行、更多爱心的人。从中国5000年历史看,财富是难得静止的,而是在不断转移的。
记者手记:“富而不奢”低调儒商
“我不买奔驰宝马,只是不想助长攀比奢华之风!”采访黄春尧的过程中,类似感染人的话很多,串接起来,记者的脑海里跳出一个词:“儒商”。
是的,他是深受孔孟之道浸润的儒商。他坚持数十年的勤学静思,经典的儒家语录,他不仅信口拈来,更奉为行事指南。譬如“人无信不立”,他多年做企业,始终是收人一分钱,给人一分货,绝不为不义之利丢名誉。
如今企业做大了,他依然“克勤克俭,富而不奢”,并且不忘“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热心公益慈善,服务商界同仁,希望影响更多的人,上善若水。
如今社会,虽不是物欲横流,但这样的儒商弥足珍贵。 (据《阳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