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料汇编 > 正文

阳江市商贸发展“十二五”规划

文章发布日期:2012-07-21 13:18:58     作者:yjsh6688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商贸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阳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商贸 “十一五”时期发展情况

  (一)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市商贸产业坚持“商贸旺市”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大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外引内联,加快各种成分和业态的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预期目标。

  1、商贸产业经济指标实现高速增长

  1)全社会商品销售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10全社会商品销售总额512.1亿元,比2005年增1.1,年均递增16.2%。“十一五”期间销售总额1923.5亿元,比“十五”翻一番; 201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0.6亿元,比2005年增1.3倍,年均递增18.6%。“十一五”期间零售总额1362.2亿元,比“十五”增1.3倍;2市场成交额 201076.8亿元,比2005年增73.8%,年均递增11.6%。“十一五”期间成交总额310.1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45.3%。3)商业面积:全社会主要商业面积约175万平方米,人均商业面积0.64平方米,分别比2005年增64.3%59.1%4商贸业增加值: 2010117.7亿元,比2005年增1.3,年均递增18.6%。商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17.1%,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48.1%5)从业人员:我市流通业从业人员约15.5万人,占全社会总就业人口的13%,占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63%,吸纳就业人数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排第三位。

  2、物流业基础设施全面发展,商业网点建设日臻完善

  顺应大市场大流通的发展形势要求,我市不断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目前,有国家一级码头阳江港口,已建成投入作为商业使用的有5个码头,其中万吨级码头2个,2万吨级码头1个,3万吨级的1 个,3.5万吨级的1 个,开通了驳运船到世界各地的运输业务。与港口连接的单轨阳阳铁路是我市重要的物流基础设施之一,年运输能力超过500万吨,承担了进出我市工业领域矿产原材料的主要运输任务同时,与铁路配套的广湛、开阳、西部沿海等高速公路和325国道、省道等相当完善的汽运网络和海运网络,一起发挥沟通内外、连接八方的作用。2010年,我市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40.9亿吨公里,其中:公路20.4亿吨公里,水运19.5亿吨公里,铁路0.98亿吨公里。港口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799万吨。

  商业方面,在交通、房地产业和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市通过改造旧城区开发新城区,加快城市、乡镇商业网点的规划、投资和建设。同时,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逐步完善和优化农村各类商业网点。2010年,全市商业固定资产投资6.18亿元,比2005年增长78.5%,年均递增11.2%。目前,全市共有商业网点约1.5万个,其中商业街、连锁超市、百货商场、酒店、综合和专业批发市场、集贸、农贸市场等主要商业网点420多个,总经营面积175万平方米,2005年增长75.2%,年均递增11.8。在主要商业网点中,各类市场162个,其中工业原材料和产品市场17个,农副产品专业市场15个,专业批发市场13个。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的批发、专业市场11家,经营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约占全市市场总面积的45%,市场成交额占43%左右。“十一五”期间,农村购物网络也得到改善,目前已建立支农配送中心7个,农家店1000多个。家电下乡分销店220多个,家电以旧换新经营店170多个。商业网点己遍布全市城乡,带动全社会商业繁荣。

  3、现代零售业加快竞争式发展,堆头不断增大。

  五年来积极开展商贸招商,不断外引内联。2008年起,引进了新一佳进驻先后开设2家分店,2010年又引进全国销售排名首位的大润发强势进驻。同时,内促本地商贸企业的发展。重点指导龙头企业江城商业集团、建皇商场等发展,在市区、城郊和县城共发展50多家连锁分店,形成外来“航母”级企业规模经营与本地连锁企业“分散、包围”经营模式共相争伐的发展局面。目前,以市区为中心,以县城为次级中心,以连锁经营、超市、仓储式、平价商场和市场为依托,各类商业网点互相配套的流通网络已初步建成。其中许多已成为本地的明星门店,除上述以外,国美电器、苏宁电器、志达电器、十八子商场、广州健民、大参林、世纪连锁便利店等取得长足发展,经营业务扩展到家电、医药、食品、百货、五金刀剪、农产特产等领域。另外,特约经营、代理专卖等现代营销方式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现代流通的一支重要力量,一起推动我市现代流通业堆头逐年增大。目前,全市现代流通业态主要网点100多个,总经营面积约42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2.5倍;年销售总额约31.1亿元,比2005年增3.5,年均递增28.2%。在市区,各种现代流通业态零售额占社零额35.7%,2005年增加15.7个百份点,年均增3.1个百分点。

  4、餐饮、住宿和社会服务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功能增强。

  目前,我市较大的餐饮业网点75个,经营面积达36万平方米,其中星级酒店33家,年营业额2000万元以上的有10多家。多年来,我市通过成功举办“阳江美食节”,打响了阳江饮食品牌,饮食业保持较强的发展势头,营业额都以20.5%左右的发展速度递增。在市区形成了以漠江路、东风路等一些大酒店为代表的阳江特色餐饮业,同时,国内的潮州菜、客家菜、湘菜、川菜、东北菜,国外的日本料理、韩菜等30多家外地餐馆分驻阳江,麦当劳、肯德基、真功夫快餐连锁分店也落户阳江,丰富了我市的饮食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服务业加快发展。2010年止,全市服务业和中介服务业有790多家,从业人员11800多人,营业额6.3亿元,服务网点覆盖全市。住宿、美容美发业、洗染业、维修业、信息咨询、营销策划、广告设计、财务和法律服务等蓬勃发展,我市社会服务功能体系进一步完善。社区便民商业设施配套逐渐完备,零售业和家政服务业配套加快,如市区南湾小区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商业服务小区。

  (二)存在问题

  1、物流业发展水平较低。一是缺乏配套物流设施,物流量不足。我市还未能依据港口、铁路建成物流园和批发市场,未形成大宗商品集散地,阳阳铁路只有单程运入工矿资源和豆柏,空车返港,成本增高。本地五金刀剪等产品集装箱,也基本从深圳出口,港口出口集装箱少,阳江港与阳阳铁路运输不足,目前海运加上铁运约占10%,大部份靠公路网运输。二是物流企业发展弱小。我市物流企业都是由传统的运输业、仓储业甚至托运部转变而形成。全市现有物流企业共 20多家,加上外省、市在我市设立的物流服务分支企业,总数约50多家。市内较大的物流企业有市邮政物流、樵阳物流、兴达速运、风顺货运、捷帮物流等几家,其余是散弱小的企业。这些物流企业的业务模式主要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物流市场主体发育不完全,在规模、信息和技术上发展落后。

  2、市场体系建设落后。一是市场建设规划还不够科学,布局欠合理,还未真正依托本地产业优势形成幅射能力强的高中档专业、批发市场。二是专业市场发展较慢。水产品交易市场、蔬菜批发市场、水果专业市场还没有形成,五金建材、建筑材料、家具市场、服装鞋帽批发市场规模小,分散。我市还未形成对本地工业带动能力强的工业品批发市场和上规模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三是城乡农贸、集贸市场建设比较落后,除经改造后市区几个较大的国有市场和近几年新建的民营市场外,其余的基本陈旧;县区乡镇的农贸、集贸市场大多环境较差,露天和临时棚建式占相当比例,“路边摊”现象比较普遍。

  3、商业服务业发展不平衡,流通方式落后。市区商业发展较快,县区、乡镇流通业发展较慢,全市相对大的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在市区(包括江城),占总数57%,超过县区的总和,城郊、乡镇商业网点更小、更零散,以建材、家电、杂货店为主,农村商业发展缓慢。高档消费品较少。流通方式上以传统方式为主,习惯现场交易,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和营销信息化等现代化手段还未得到推广应用,目前市内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仅占企业总量的不足21%生产服务业和家政服务业发展处于试点阶段。广告策划、信息咨询、财务服务、法律援助等服务业发展规模小。

  二、“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以满足社会生产、人民生活需要为目的,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产业,提升城市商贸功能和品位,构建和谐商贸环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推动阳江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基本原则

  一是以服务工农业发展和社会生活需求为本。充分体现商贸业为生产生活服务的本质功能,始终把满足广大居民多元化消费需求作为工作的着眼点,积极引导和扩大消费,努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二是坚持发挥政府引导、市场配置的作用。将商贸发展与工农业发展结合起来,以商贸发展带动和服务工农业发展,以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各项商贸基础设施投入,致力于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建设各类市场和平台,并加强经济协作,促进阳江产品外销。

  三是扩大招商引资。坚持融入珠三角、衔接珠三角,继续引进新型商业业态,吸引更多知名和跨地区商业集团落户阳江,加快阳江商贸现代化。

  四是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好城乡商贸发展,构建“依法、公平、诚信、和谐”商务环境,努力实现商贸流通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三)发展目标

  打造连接珠三角和西南、面向全国以至世界的大市场和物流新格局;构建布局合理、现代业态的商业新框架,建设覆盖城乡的商业服务体系,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最具竞争力的粤西商贸中心。至2015年,全市商品购销总额1150亿元,年均增长1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0亿元,年均增长16%;商贸产业增加值270亿元,年均增长18.1%;全社会商业面积达238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商业面积0.81平方米,2010分别增长36%26.5%为社会吸纳就业人数30.3万人,占全社会总就业人口的18%,比2010年增5个百份点。

  三、主要任务

  (一)大力发展现代商业服务业,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商业体系。

  1、以“三轴四角”为带动,以“两纵三横”为框架,营造粤西区域性核心商圈。

  一是以新华路商业街、南恩路商业街-东风路、石湾商业街(正规划改造为商业步行街)等街道为“三轴”,以东门商城(在建中)商业区、文化广场商业区、雨田广场商业区和名扬广场商业区四大购物中心为“四角”等,将成熟商业区连成一片,兴建“百利广场”和一批专业店、专卖店、品牌店、特色店、代理店和饮食业、美容保健、文化娱乐网点,同时提升和完善商业配套设施。二是以石湾路、创业路为“两纵”,金山大道、漠江路、东风路-南恩路为“三横”,构建市区的商业发展框架。三是以“三轴四角”带动“两纵三横”的发展,继续引入现代业态商业进驻,重点布置在城中和城北区域,提高商脉人气,从总体上构建布局合理、业态先进、配套完善、服务优质的现代化市区商业体系,使市区发展成为集购物、饮食、文化休闲与商务结合在一体的粤西区域性核心商业圈。

  2、结合城市“同城一体化”形势,规划发展城南中央商务区、城东副商贸中心和城北物流仓储中心。

  按照发展趋势,市区将东联西拓南进北优。结合发展形势,发展两个副商贸中心和中心镇(区)商业。一是发展城南中央商务区。未来的五年,城南新区规划建议将加快推进,结合城市总体南进的形势,凭借未来良好的交通、通讯,将城南片规划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市的中央商务区(CBD),集中金融、商贸、文化、服务以及大量的商务办公和酒店等设施,便于现代商务活动的场所。对于城南的发展,建议分步规划发展。以房地产和商业大项目为带动,如以“保利”和“新都汇”带动发展,建设房产和营建配套商业服务体系,发展城市商业统合体,使商业发展跟上并推动城建。同时,将东门南路发展成连接市区与城南的商业街,并结合“一河两岸”的发展规划,连结南恩商业街,加强“旧河堤批发市场”段为首的河堤路商业带的发展,将核心商业区向南扩散和幅射。在发展中,根据住宅、人口密度、公共设施,科学规划、布局商业网点,精心规划商业重心区,预留大卖场和各类现代商业进驻的空间,逐渐将城南发展成为高端的中央商贸区。二是发展城东副商贸中心。目前东城区域城建比较完整,工业性人口密集,需要加强商业体系建设,逐步发展成服务工业和居民区的副商业中心。规划大型家居专业市场和大物流中心,把东城镇建设成为专业化水平高、配套能力强、服务功能完善的生产服务中心,并规划1-2个大型综合超市、1-2个大型百货店,若干个综合式商场和商业街。同时,结合雅韶镇交通和农业的地利条件,考虑建设大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满足阳江市区和南片区(镇)的需求;三是利用城北红丰镇交通优势,发展物流仓储中心或区域性的物流基地。

  3、加快发展县城、中心镇、旅游区、工业园商业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县城和合山、东平、沙扒、平冈、春湾、潭水、北惯7个经济中心镇的商业发展。根据全市商贸发展规划和各地情况,县城和中心镇也应编制相应的规划,发展完善特色商业区;引导商贸龙头企业在县城和中心镇开设连锁分店,使商品流向县镇市场;鼓励连锁超市与当地农特产对接,通过连锁渠道增加外销;建设星级酒店,加强饮食、服务业发展等等,使之成为全市商业网络骨架支撑点。二是重视旅游区商业服务体系发展。发挥旅游品牌效应,积极加快旅游区的特色商贸业发展,如发展旅游特产商业街、宋代风情文化街、阳江家历史文化商业街、阳江风筝文化和书画、根雕、奇石艺术街等,大胆发展各类消费型服务业种,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增加游客留居时间和消费量。三是加快工业园区的商业服务业发展。为工业园区建设配套完善的商业服务业,发展零售业、洗理业、美容保健业、修理业、金融、邮政、通讯业、餐饮、旅业等,以商业服务推动工业发展。

  4、继续提升城市现代零售业态,大力发展农村零售业。

  一是引导大润发、新一佳、华润万佳、铜锣湾、国美、苏宁等外来大型企业的发展。继续大力招商,引进1015家国内外知名连锁商业或跨国零售集团落户阳江,在市区和阳春形成大型连锁企业的规模经营,并形成集物流配送、饮食、休闲娱乐、交通、通讯、金融和信息等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商业发展模式,提升商贸发展层次;二是引导非优势的本地企业错位发展,向中心镇、工业园和农村延伸,走“万村千乡”模式,开拓农村市场,服务“三农”。重点引导江城商业集团等龙头企业转移发展,引导供销社、佳惠、阳春润华等企业向农村发展,提升农村的购物环境。力争2015年底前在全市80%以上镇建有2-3个经营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超市商场,全部自然村要建设有连锁农家店(包括政策扶持和未扶持的),农家店覆盖率达100%,满足农民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品的需求,还要充分利用政策重点扶持边远山区、落后地区农家店的建设和优化。

  5、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服务生活与经济发展。

  一是重点鼓励发展广告设计制作、信息咨询服务、营销策划、财务法律服务、劳动技能培训等生产性社会服务业。二是规范发展家政服务、中介服务、美容美发、休闲保健、洗涤、维修、基础家教、网络服务等生活性社会服务业。大力扶持发展家政服务业,引导向连锁化、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建立健全的家政服务网络,及时为社会提供足量的家庭劳动服务2015年底前,在各类服务业种中培养12诚信可靠、服务优良、专业运作龙头企业,扶持其连锁扩展,规模经营,打造品牌发展,并争取发展成立相关协会,协调、规范各业种的健康发展。

  (二)大力建设、升级改造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和建设多类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形成阳江产品和外来大宗产品集散地。

  1、规划建设五金刀剪商贸城,配套建设“五金刀剪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全球性五金刀剪交易中心。

  五金刀剪产业是阳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阳江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共有五金刀剪生产企业1600多家,配套生产的企业达300多家,行业产值达200多亿元,产量占全国的65%,出口量占全国的85%,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荣膺“中国刀剪之都”称号。建设阳江五金刀剪商贸城,有助于在阳江形成全球性五金刀剪交易中心,从而带动整个产业以至我市经济的跨越性发展。以省市共建五金刀剪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契机,争取省的支持,拟在城北安排土地3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中国阳江五金刀剪商贸城”,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拟投资12亿元人民币,分2年建成。主要分6个项目进行建设:一是五金刀剪产品专业市场项目(包括品牌刀剪市场、刀剪研发中心);二是综合批发市场(包括五金刀剪批发市场);三是现代化物流流通项目(包括商贸物流中心、商贸招商中心);四是会展博览区项目(包括五金刀剪会展中心、五金刀剪博览中心);五是商贸服务区项目(包括信息、金融、电信、邮政、会务、行政管理与服务等);六是生活服务区项目(包括住宿、餐饮、娱乐、休闲、保健、运动等)。另外,配套搭建 “五金刀剪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包括阳江五金刀剪全国营销网络、阳江五金刀剪产品交易网、五金刀剪公共关键技术研发推广中心、新材料研发应用中心、节能技术和设备推广中心等等。平台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组织社会各界力量,整合现有资源,解决五金刀剪企业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积极推动集群内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不断增强集群内特色产业的竞争优势。

  2规划建设阳江汽车城和大型建材综合批发市场,打造粤西汽车、建材销售平台,满足我市工业、建筑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

  一是建设“阳江汽车城”。在城北规1100亩建设“阳江汽车城”,拟由香港福东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10亿人民币建设,该汽车城定位为粤西地区集国内外品牌轿车、货车、专用车、工程机械整车交易、配件供、物流配送、维修保养、装饰美容、汽车会展等一体的汽车贸易及服务中心,是粤西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模式最新的多功能国际化现代汽车城。汽车城建设主要包括品牌专卖区、销售交易区、修理备用区、管理服务区和后勤配套区五大部分。

  二是建设全市大型建材综合批发市场。为改变目前我市建材市场经营散乱的状况,推动我市水泥、不锈钢、镍钢等产品销售,拟在城北、城东(东城镇)建设全市大型家居建材综合批发市场,建设集销售、仓储、配送等为一体的粤西区域性大型家居建材市场。

  3升级改造水产品交易中心和码头交易市场,扶持渔业龙头企业打造渔产销售出口平台。

  大力招商引资,逐年升级改造市区水产品交易市场和各渔港区码头市场。建议将闸坡水产品交易市场升级改造成“粤西水产品交易中心”,配套建设水产品交易大厅、洽谈室、冷冻仓储等基础设施和完善市场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收购及配送服务系统、金融服务系统等功能,打造现代化粤西区域性海洋水产品流通中心;升级改造市区、东平、沙扒、溪头等渔港区码头交易市场,重点建设完善收购、运输系统,用降低税率和提高收购价等办法引导水产品集中流向本市交易中心,分销全国。以谊林海达速冻水产公司、广东顺欣渔业有限公司、阳江万事达海洋食品有限公司、阳西业辉水产品有限公司等水产企业为龙头企业,打造我市对虾、海胆、罗非鱼、牡蛎、贝类等海产品规模养殖、深加工、外贸出口的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与水产品市场配套发挥作用,带动我市海洋渔业的发展。

  4建设和升级改造几大农林产品批发市场,培育现代化的区域性农特产集散地。

  ——培育现代化的蔬菜集散地。一是重点改造阳春春湾阳西蒲牌北运菜等上规模的蔬菜批发市场,加强交易场地设施改造和信息化的应用,增建冷库,打造造幅射能力强、幅射范围广、现代化蔬菜流通平台,以产地市场的优势吸引全国采购商,带动生产基地的发展和农户的致富。二是在潭水镇113省道旁寻址规划建设蔬菜批发市场,发挥同性质作用。三是在雅韶镇(将改成街道办)新建一个现代化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头五年重点培养蔬菜集散功能(引导城南市场逐步减弱至取消蔬菜批发功能),并由龙头农业企业带动,配套建设“阳江市无公害优质果蔬配送中心”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蔬菜绿色通道的建设,满足向南发展的市区、高新区、港口区、海陵区等城南片和城东的消费,突出解决几大工业园区、旅游区和渔港船舶的需求,带动农业示范基地的培养。

  ——加强本地水果的产地交易市场功能。结合水果产业化要求,盘活金郊综合批发市场,将其综合批发业务转移到铁路物流园内批发市场和附近的“粤西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将金郊批发市场逐步全部扩大和强化为现代化水果专业批发市场,提升和优化水果交易功能,将水果销地市场作用扩大为双向销售的水果专业交易市场,建设收购和配送系统,打造本、外地水果的流通平台,加速本地规模生产的荔枝、龙眼、马水桔等季节性强、保鲜难度大的水果的向外流通,提高果农的经济效益。

  ——培育现代化的农林产品综合交易市场。一是升级改造阳春河西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和规划建设合水、潭水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加强优化或建设市场各类功能区的布局和信息化应用,打造现代化农副产品交易平台,促进春湾大米、疏果、三鸟、生猪及猪苗、腐竹、南药、花卉、茶叶、蚕茧、木材等本地农特产的流通,拉动“一镇一品”特色农业的发展。二是拟引进港资在阳西高速路出口规划600亩土地建设一个大型农产品物流市场。三是将闲置的粤西水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为“粤西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依托铁路,承接东北玉米、饲料等大宗农产品,形成区域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三)大力发展与我市工农业产业化要求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

  1、加快阳江港开发建设和阳阳铁路改造,打造满足我市工业产业的大物流通道。

  “十二五”期间,为满足高新、银岭、临港等3个工业园发展所需的大量物资进出口我市的需要,加快建设和完善阳江港和阳阳铁路功能。一是完善电煤、石油及天燃气等码头,加快建设115-10万吨未建码头的建设和10万吨航道的疏浚,加快基础能源的流动,为工业提供充足的能源。二是引导规划建设好社会公共码头,承接我市企业的五金刀剪、食品、南药、机电、小家电、木材家具等传统特色产业和化工产品等双转移类产品的集装箱出口业务。三是加快阳阳铁路改造,重点建设阳阳铁路复线和铁路物流信息技术平台,更大程度发挥铁运服务功能,引导西南大宗农副产品,如广西的粮食、云桂的玉米经阳阳铁路从阳江港出口,使我市成为服务珠三角,连接国内腹地、通往海外的经济走廓。四是积极引导港口与铁路的通力协作,在业务、技术、信息、经营策略等多方面合作,使港口吞吐与铁运无缝接轨,物流更加顺畅,共同打造大物流通道。

  2、加快重点物流中心(园)的建设,打造现代物流大平台。

  一是建设港区保税物流中心。在阳江高新区港口片区内,与码头作业区紧密相连,引进外资10亿元,规划1000亩土地分三年建设粤西第一个B型保税物流园,涵盖保税仓储、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口岸和出口退税、物流信息等全方位的保税物流功能,服务我市五金产品、金属材料、化工原料、纺织原料、木材纸张、农副产品、电子器件、粮食油料等主要物流货种。

  二是规划建设阳江铁路商贸物流中心。在阳江火车站、漠江西路、站港公路交汇处,规划面积200万平方米,其中火车站规划面积90万平方米,在火车站货场西侧新增用地30万平方米,在漠江西路新增用地80万平方米,建设阳江铁路商贸物流中心。主要是扩建现有货场,分区配套建设仓储物流设施和专业物流市场。专业市场主要包括金属材料专业市场、建筑材料专业市场(粤西建筑材料物流中心)、木材专业市场、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家居用品直销中心、工业品批发市场、会展中心等,为我市五金刀剪等原材料、“春潭”、“三马”、“海螺”水泥等建材产品、镍钢、等各类等钢板、建材产品、五金刀剪、家具、木材、化工产品提供采购和外销的服务平台,形成依托港口与铁路线,连接全国的区域性商品集散地。

  三是建设五金刀剪物流城。在广湛公路阳东段,比邻高速路东城出入口,规划建设总面积约21万平方米五金刀剪物流城,设施包括大型五金批发市场、展览馆、及配套五星级酒店、商场等,形成五金刀剪产业物流中心,使五金刀剪产业走向世界提供平台。

  3、加强对物流企业发展的引导和培育,建设现代化的物流市场主体。

  针对我市物流市场主体发育基本不完全,企业在规模、信息、技术和服务质量上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的情况,采取积极措施扶持本地物流企业发展壮大,引导企业基础硬件和信息技术改造,利用国家、省专项扶持政策,建设“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系统”的社会公共物流平台。 2015年底前,扶持23家企业打造品牌,以超前的物流服务理念和先进适用的管理模式,运用现代物流技术、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建立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的物流集团,充分发挥优势,凭借“阳江制造”的各类产业优势打造现代“阳江物流”,建立适应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服务系统,开展全方位、一站式的物流服务,实现年配送额1亿元以上,带动整个物流市场的发展,使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份额30%以上,努力促进阳江经济建设。

  4、稳步推进全市成品油销售网络建设,为物流体系提供能源保障。

  按照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合理优化布局、逐步整合、改造提高,与国道、省道、县乡道、城市道路及高速公路服务区相衔接,规划与管理相结合,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相结合等原则,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实情,科学编制成品油(加油站)“十二五”发展规划,从重点为工业和物流网络提供能源,照顾工业园区和旅游区角度出发,逐年稳步规划建设成品油站加油。2015年底前,完成增建105座加油站的任务,其中城区40座、国道边4座、省道14座、县乡道28座、水上19座,使全市加油站总数达311座,形成合理的成品油供应网络,进一步完善成品油销售体系。

  (四)积极引导提升餐饮业的发展,拉动消费型经济。

  一是力争引进23家外资性的大型国际连锁五星级酒店进驻市区和海陵岛,提高餐饮档次,重点服务商业核心区和旅游中心区。二是继续发展我市多层次的餐饮业,引导餐饮企业集聚经营,发挥规模经营效应,完善东风路、漠江路美食街功能;注重融进市外、省外、国外菜式,引进国内八大知名菜系和日韩等国外菜种的饮食主体落户经营,建设一批名菜店(馆),同时积极发展休闲类饮食,丰富本地饮食文化,满足来自各地的投资者、客商和务工者多元化的需求。三是利用美食节契机,引导行业协会牵头组织餐饮业的多主题的烹饪师赛事,并通过国家、省相关协会认定和推广“阳江制造”的名品牌菜式,务求阳江餐饮业内涵的提升和外延的发展,扩大阳江餐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是改造提升大众化餐饮。突出抓好“放心早餐”和“放心快餐”工程,并将此列为政府关注民生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引导餐饮龙头企业规模、规范、诚信经营,建立“放心早(快)餐连锁店”,兼配送经营,提供放心卫生、实惠营养、方便快捷的早(快)餐。2015年底前,市级引导2家以上重点饮食企业经营“放心早(快)餐连锁店”,发展16家以上标准化分店,县区各引导1家以上,发展6家以上标准化分店,为全市“放心早餐”和“放心快餐”工程作出示范。

  (五)逐步建设和改造农村和城镇的农贸、集贸市场,满足城乡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要求。

  一是县(市、区)政府要多方筹集资金,分年分批建设农村农贸市场,满足群众日常肉菜需求。对于贫困落后的农村,可通过扶贫专项政策或“双百工程”扶持逐步建设。力争2015年底前在全市范围内,户数500户(或2000人口)以上的村委会全部完成建设农贸市场,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村委会留守人口折合100户(或500人口)以上者,均扶持建设一个简易农贸市场。二是对于镇级的农贸、集贸市场,县、镇两级政府应加以重视,认真规划、改造、建设,对市场的建设和改造从各个方面给予扶持、优惠,保证市场的建设或改造顺利进行。逐年建成新的市场,消灭露天集贸市场。对年久失修的危旧市场,特别要优先考虑筹资修缮。减少棚建和危旧部分,减少滴水外市场空间,力求滴水外经营面积不超过总经营面积5%,真正做到为农村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品提供安全、便利的交易场所。三是市、县级城市农贸市场要结合城市化进程要求,重点按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舒适环保的要求规划建设或改造,做到每开发一个面积2平方公里以上的住宅小区,配套建设一个相匹的农贸市场(幅射半径800-1000,并引导有条件的建设室内农贸超市。

  (六)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促进我市商业的发展和转型。

  一是积极引导商贸企业及时发展电子商务业态,鼓励大润发、新一佳、江城商业集团和将来进入阳江的大型连锁企业率先发展,建设“网上商城”等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并发展相应的快速物流配送,促进商业发展和业态的转型。二是建议政府与阿里巴巴等网络营运商签署框架合作协议,通过政策扶持,鼓励全社会各类企业和个人创业者应用电子商务,以最新形式最大限度最快速度涵接生产与销售,改变传统商业模式,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增加自由就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创造新的商业价值。构建“阳江特色产业品牌电子商务平台”,共同扶持1000家本地内贸企业通过使用阿里巴巴“诚信通”服务加入内贸平台,开拓内销渠道;扶持150家本地外贸企业通过使用“中国供应商出口通”服务加入外贸平台,进行出口贸易,加快转变我市外经贸发展方式,力争2015年底前,在市区、县镇和农村通过电子商务营销方式实现的零售额分别占总体的25%10%3%以上,不同程度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占总数的80%以上。

  (七)积极加强经济协作,大力促进阳江产品外销。

  一是结合我市五金刀剪产业优势,按照国际“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要求,坚持办好每年一届的中国(阳江)五金刀剪博览会,加大对刀博会的投入,积极推动办展组织机构、办展人才、办展场地、招商招展、展场布置、展场管理各项事务的专业化,并按国际惯例,走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道路。抓紧五金刀剪商贸城建设。通过五年努力,初步实现办展的市场化运作,真正将刀博会办成区域性的国际五金刀剪产品采购平台,推动阳江五金刀剪走向全世界。

  二是积极组织参与省内外各项经济协作活动,促进阳江产品外销。政府财政每年安排商务活动专项资金,于组织本地企业参与各类经济协作活动和政府在各地组织的推介会,推介阳江投资环境、阳江企业和阳江产品,提高阳江的知名度。

  三是利用在全国各地建立的“广东商贸城”,促进阳江产品北上西进,走遍全国。在外地建设建立“阳江产品直销中心”,为我市产品开拓内销市场搭建平台。

  四、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加强扶持。各级政府和部门要统一思想,进一步认识到商贸产业的地位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树立商贸是先导,大流通决定大生产的观念。对商贸业加强政策扶持、服务、指导和鼓励发展,促进商贸业加快发展。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履行职能,落实责任,为加快商贸发展创造良好政务环境。

  2、招商引资,提升发展。营造优质商务环境和投资环境,多方招商引资,发挥市场机制,引导各类的资本流向我市,借用外来资本和经验发展我市商贸产业。要重点引进国内外大型连锁商业、酒店业、物流业、服务业等进驻发展,引进外资和先进管理、经营模式进入发展我市商贸领域,加快提升我市商贸业的发展水平。

  3、储备土地,合理使用。根据经验,政府要为商贸业发展储备和预留足够的土地,才能做到科学、合理规划各类商业网点。目前我市最重要的是加快商贸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各类市场建设,这些建设项目都离不开土地,因此更需要加强对土地的储备、管理和使用,当前结合“同城一体化”的要求,对三镇土地的规划使用必须严格论证,科学安排。

  4、科学规划,有序发展。规划是的城市商业的灵魂,商贸产业的现代化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规划。要以“营建大市场、大物流新格局,构建现代业态的商业新框架,打造城乡一体化的粤西区域性现代化商贸中心”为总目标,发挥后发优势,结合全市各地不同的产业优势,总体规划,有序推进,发展相应的商贸产业,使商贸业与工农业发展相协调。

  5、加强指导,规范管理。对商贸各领域行业要加强协调、指导,对新兴的行业如电子商务等要加强和监管;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加强对市场经济秩序监管和行业自律,积极构建和谐的商业环境和诚信体系,平衡、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相关文章:
相关附件:
本文网址:
  • 我会主办的第二期职业经理精英班启动
  • 阳江商界迎春慈善晚会昨晚举行
  • 我会热心企业家赴那味村开展慈善活动
  • 市企业家商会协办的阳江文化大讲堂开讲
  • 阳江企业家研讨电子商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