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热点透视 > 正文

阳江豆豉企业走转型升级新路

文章发布日期:2014-03-07 17:33:04     作者:阳江日报

    前言:漆器、小刀、豆豉,俗称阳江三件宝,作为特色食品行业的豆豉产业在三者中又显得尤为特殊。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阳江豆豉就带着浓郁的香味走上全国各个城市人们的餐桌,而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众多海外华侨正是通过品味香醇的阳江豆豉来感受家乡的气息。 
  阳江豆豉拥有悠久历史和光辉过往,然而,如今市民的厨房调味品日益丰富多样,“土气”的豆豉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它面临着众多强劲对手的冲击。长期以来,阳江豆豉行业都面临着质优量少的尴尬局面,年总产值在一亿多元的水平上徘徊,如何破解瓶颈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记者近日走访广东阳帆食品有限公司发现,在市场需求稳步增长的驱动下,豆豉生产企业开始突破以往的纯手工作坊生产、单一来料加工的经营模式,不断提高企业自动化水平的同时,以种植基地带动规模化生产,探索一条行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以生产自动化应对用工难扩产难

  用工成本不断上升让所有的企业家头疼。如果仅仅是单纯地用工成本上升倒也好办,然而现在很多年轻人对普工岗位却是不屑一顾,用工短缺的问题对企业的打击是致命的。广东阳帆食品有限公司今年开工算比较顺利,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各个工序的工人都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总经理冯康告诉记者,阳帆年初八正式开工,工人的返工率达到了95%,“阳帆的员工主要来自本地,而公司给员工的福利待遇一直不错,因而我们的工人群体比较稳定。”尽管如此,不断上涨的工人薪资仍给企业带来了不小了压力,“目前工人的平均月薪已经突破了3000元,企业经营顺利的情况下尚能游刃有余,如果出现短暂的困难期,如此高的用工成本势必会给企业以沉重打击。”冯康不无担忧地说。 

  幸运的是,阳帆早已着手进行生产自动化建设,目前,阳帆的部分生产线已经用机器代替,由此节省了30%的工人。冯康说,阳帆将继续投资数百万元,用以逐步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烘干是制作豆豉的一道重要工序,传统的办法是通过室外晾晒来达到蒸发水分的目的,然而容易受天气和场地的限制。尽管阳帆平时主要使用室外晾晒的方法,但他们已拥有在室内烘干豆豉的足够烘干机和成熟技术。“在天气和场地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是用传统的室外晾晒方法,因为启动烘干机是需要成本的。只有在无法进行室外晾晒又要赶工的时候,启动烘干机才有效益。”冯康说。

  建立种豆基地抓好产品质量安全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和媒体的焦点之一。公众从关心吃什么到关注怎么吃,兴趣点逐渐从食品的口味转移到食品的健康上来,食品行业面临着更多的消费诉求。 

  冯康对食品生产的安全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食品行业说到底是一个良心工程,因为它关系到百姓的健康。“那些出问题的食品企业,很多不仅仅是栽在了生产上,原材料、包装这些都是很关键的环节。”冯康认为,一个食品企业要想最大程度地避免出现安全问题,那么就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整套生产链。“从原材料抓起,这是我们的初步构想。”冯康说,阳帆今年就准备投入600万元着手建立自己的种豆基地。“第一块基地初步规划为1000余亩,全部种植黑豆。”他说,如果全部依靠采购的话,运输费用高不说,原材料也可能良莠不齐,“如果因为材料的问题影响了企业品牌,这将成为不可挽回的损失。我们准备堵上这个可能存在的漏洞。” 

  首批投入资金600万元,并且不能马上得到回报,这对阳帆来说需要下不小的决心。冯康说,目前企业能够承受这笔开支,如果将来出现资金运转的困难,那么就向银行贷款。“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我们每年花一百多万元做广告,就是为了扩大影响。”冯康认为,把产品做好了,那么每一个消费者都将是阳帆的“广告载体”,这比做什么广告都有效。“从源头上抓质量,先把产品上游做起来。只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做产品的下游才更有底气、更有效率。”冯康充满信心地说。

   以规模经营突破发展瓶颈  
 
  豆豉作为阳江三宝之一,能否像五金刀剪产业那样发展形成一个有分量的特色食品业分支,这是记者在采访“阳帆”老总冯康的过程中,双方对话的焦点。 

  阳江豆豉产业发展缓慢,摆开来是三个矛盾面。一是日渐增长的市场需求和波澜不兴的产业规模之间的矛盾。以“阳帆”豆豉为例,这几年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但是产量却只能维持在一个水平上,每年的产量不过数千吨。二是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与产品价格几乎原地踏步之间的矛盾。由于产能的限制,豆豉薄利但不多销,企业滚动发展做大做强的动力被削弱。三是产能拓展与工艺落后之间的矛盾。豆豉是传统食品,目前生产工艺上还停留在“靠天吃饭”的阶段,洗煮蒸酵晒的传统工艺无法突破,是豆豉转向快生产、快消费的最大障碍。 

  有行业人士推算过,像“阳帆”这样专业做成品豆豉而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的企业,全市只有两三家,其余10多家是小作坊的规模,而且相当一部分还是在做散装豆豉和为外地的专业调味料生产商提供深加工的原材料。长期小规模经营,企业的实力得不到积累壮大,只能停留在为大品牌商人提供原材料的境地。而目前国内专业的调味料生产厂家仅上市公司就有三家,年产值在数十亿以上,在这样的资本大鳄面前,小企业要么被配套,要么被吃掉。不具备相应的产业实力,阳江豆豉这张金字招牌成色就要大打折扣。 

  在大生产、大消费的当今,豆豉产业也面临着发展机遇,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是企业的必修课。但这一切,要建立在企业壮大实力的基础上。“阳帆”的增资扩产冲动,是基于对行业和市场的理性判断和正确把握。不断引入先进的自动生产设备和工艺,是对传统食品工艺的改造与提升,建设企业自己的原材料种植基地,是为企业扩大产量打下基础。规模化生产是企业迈向大而强的必经之路,我们期待阳江的食品企业这方面的尝试更多一些,步子更大一些。(作者/庄子鸿)

本文网址:
  • 我会主办的第二期职业经理精英班启动
  • 阳江商界迎春慈善晚会昨晚举行
  • 我会热心企业家赴那味村开展慈善活动
  • 市企业家商会协办的阳江文化大讲堂开讲
  • 阳江企业家研讨电子商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