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热点透视 > 正文

大力实施乡贤反哺工程 加快阳江幸福追赶步伐

文章发布日期:2012-09-13 17:09:29     作者:yjsh6688
    近年来,我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大力实施“双转移”战略,以产业转移园区开发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乡贤回乡投资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乡贤回归工程,努力营造“尊商、重商、亲商”的浓厚氛围,掀起了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推动 “双转移”工作实现新突破。值全市乡贤反哺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之际,阳江日报推出乡贤反哺工程专题报道,介绍部分乡贤回乡投资兴业、热心公益的先进事迹。

 

  高层观点

 

  ◎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少春:

  要带着感情加强与外出乡贤的沟通,鼓励他们常回家乡,积极参与阳江的建设;要制定政策,吸引那些符合转型升级、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优势企业回乡落户;要抓好软环境建设,为外出乡贤回乡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政务、法制等环境。

 

  ◎ 市委副书记、市长魏宏广:

  走遍天下,情系故土,是阳江人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回乡创业、反哺家乡,也是显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方面。真诚希望在外阳江企业家,把更多的更新的观念、资本、技术、人才带回家乡,与我们一道播种希望、共谋发展、共享双赢!

 

  工作成效  

  乡贤反哺成推动经济发展重要力量

 

  今年以来,我市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乡贤回乡投资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乡贤回归工程,努力营造“尊商、重商、亲商”的浓厚氛围,掀起了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推动 “双转移”工作实现新突破,目前落户各产业园区的乡贤反哺项目已占投资总额的15%。

  乡贤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市历来重视将鼓励乡贤回归投资兴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大力抓好软硬件建设,城市环境不断优化,产业园区不断完善,为吸引乡贤回归创造了良好条件。至今年7月底止,全市4个省级产业转移园累计投入开发建设资金44亿元,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全市4个园区都开设了行政服务中心,为入园企业提供了一条龙服务,完善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对在建筹建项目实行领导挂点服务。开展工业企业集中服务月活动,对投产企业进行帮扶服务,形成务实高效的服务环境。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按照“让本地人自豪、令外地人羡慕”的目标,高标准改造了鸳鸯湖公园、东风路等一批市政设施建设,城市形象焕然一新。同时,把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城区与园区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使园区与城区逐步融为一体。

  近年来,我市出台了《阳江市鼓励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反哺工程优惠暂行办法》、《阳江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政策,明确了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在项目用地、银行贷款、用水用电、收费优惠、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倾斜。二是营造浓厚的“尊商、重商、亲商”氛围。为了表示对乡贤企业家的尊重和感谢他们对家乡建设做出的贡献,很多回乡投资的企业家被评选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给予他们应有的政治待遇,营造了浓厚的“尊商、重商、亲商”氛围,目前在我市的乡贤企业家中,担任人大代表50多人、政协委员100多人。三是多措并举搭建外出乡贤反哺家乡的桥梁。各级政府重视做好乡贤回归工程,通过迎春座谈会、乡亲恳谈会、招商推介会等平台联络乡贤乡情、展示发展成果,组织乡贤企业家回家乡现场考察园区,增强他们回乡投资的决心。

  在我市积极实施乡贤回归反哺工程的背景下,乡贤企业家通过以资金入股、技术转移、建厂办企等方式回乡投资,逐渐形成“人回乡、钱回流、厂回迁”态势,乡贤回乡投资项目越来越多,对推动家乡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乡贤回乡投资企业中的杰出代表——阳江喜之郎果冻制造有限公司,该企业落户阳江以来,已成长为年产值约20亿元的企业,成为喜之郎集团最大的基地,累计为我市缴纳税收超10亿元;阳西籍企业家林积将计划在浙江扩大生产的项目迁回阳西产业转移园,组建了广东顺欣海洋渔业有限公司,从事水产品深加工。该公司采取村企共建的模式,带动了阳西县鸡乸朗村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壮大,并在村中投资组建深海渔船队和建设渔网加工厂,解决了本村和邻近村民就业3000多人。受益于乡贤回乡投资项目的越来越多,我市4个产业转移园区工业堆头不断壮大,乡贤反哺投资兴业和珠三角产业转移成为推动我市转移园区发展的两匹马车。目前,落户我市4个园区的项目共342个,投资总额435亿元。其中乡贤回乡投资的项目61个,投资总额66.3亿元,占全部项目投资总额的15.2%。 

  喜之郎落户阳江不断做大

 

  □ 李永良(阳江喜之郎果冻制造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1998年,李永良回家乡阳东创办了阳江喜之郎果冻制造有限公司,李永良在阳东投资建设以来,勇于开拓、大胆改革,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公司先后被评为“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广东省优秀民营企业”和“广东省纳税信用等级评定A级纳税人”等荣誉称号,李永良本人也先后被评为“阳江市优秀企业家”和“2011粤商菁英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为适应经济形势变化,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李永良十分重视企业管理和创新。一是加强科学管理。积极深化企业改革,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塑造了以“品德、责任、务实、超越、激情”为核心的鲜明的企业文化,逐步形成了一套“喜之郎管理模式”。二是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培养和聘请了一批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目前,阳东喜之郎公司共有员工2500多人,其中大专以上的研发、管理和技术人才260多人。三是注重技术创新。亲自带领公司科研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公司拥有各项专利近50项,先后被认定为 “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荣誉称号。 阳东喜之郎公司投产以来累计缴纳税金10亿多元,其中:2011年纳税2.25亿元。喜之郎公司的发展有力推动阳东经济的发展。

  作为民营企业家的先进代表,李永良饮水思源,积极回报社会和家乡。一是帮助解决家乡群众就业。公司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为阳东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发挥重要作用。二是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在国家抗震救灾和家乡建设等方面慷慨捐助1100多万元,2001年捐款150元建设了阳东县三山小学。李永良本人先后被阳江市评为“情系教育 造福桑梓”、“广东扶贫济困日募捐之星”等荣誉称号。三是带动本地农业发展。2012年初李永良创办了阳东优农尚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计划投资4亿元人民币,在家乡建设现代农业龙头项目,以带动家乡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家乡老百姓奔康致富。

 

  饮水思源支持家乡建设

 

  □ 林织(广东顺欣海洋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织出生于阳西县海边的一条小渔村——织镇鸡乸?村,村民世代以打渔为生。从十多岁就开始他已秉承着前辈的命运,跟随着村里人出海,从事海洋捕捞作业。经过多年打拼,林织已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远洋捕捞船队和水产品加工企业,成为远近闻名的民营船王。

  饮水思源,在外创业二十多年来,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阳江人,对家乡总怀着深厚的感情,心想总有一天回乡干一番事业,回报父老乡亲。2004年阳江市委市政府到浙江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他在市领导的动员下,毅然决定把产业转回到家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于2006年3月投资1.5亿元在中山火炬(阳西)建成广东顺欣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并于2007年投产,主要从事水产品加工,产品出口远销欧美、南美、俄罗斯、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该公司到2011年年产值超过2亿元,实现税收达700多万元,为当地提供500多个就业岗位。

  在推动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同时,林织十分关注家乡鸡乸村的建设。在村委会的极力推荐下,他兼任了村委会党支部书记。为建设好自己的家乡,让村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他充分利用自己多年来在外面创业见证到的江浙一带农村发展的先进经验,与村委会干部一起,带领村民积极开创全国文明村的建设。

  几年来,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林织的公司采取村企共建的模式,从经济上共投入2000多万元扶持鸡乸?村的文明村建设。在村投资组建自己的船队和建起了渔网加工厂,解决本村和邻近村民就业3000多人。并先后建设了鸡乸?村至织溪公路3公里长的村道、环村公路、休闲公园、广场、路灯照明、绿化、篮球场、羽毛球场、饮水工程、排污工程、农家书屋和别墅小区等。经过几年的改造,目前村容村貌获得了较大的改变,村中治安稳定,民风良好。村民的人年均收入从原来的50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6万多元,村民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鸡乸?村于2011年获得全国文明村称号。

 

  反哺家乡建设五星级酒店

 

  □ 冯权开(香港福东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冯权开是香港福东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政协广东省十届委员、政协阳江市六届常务委员,香港阳江工商会主席、阳江市政协香港联络组组长。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批知识分子纷纷下海,在家乡中学任教数学的冯权开弃文从商,也加入这波“下海”潮中寻找机会。冯权开首先来到东莞从事建筑行业。几年数学老师的经历给他带来了顺畅的商途,冯权开很快在东莞开设了自己的建筑公司。90年代初期,冯权开将大本营移去了香港,在香港成立了建筑公司,同时在东莞开始经营来料加工工厂。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后,冯权开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文化旅游开发。经过多年的努力,先后在东莞、深圳、香港等地创办实业。

  近年,冯权开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回乡投资,反哺故里。已投入2亿多元在海陵岛十里银滩取得土地权属680亩,拟投资6亿元兴建的2家五星级国际品牌酒店正在全力推进,目前已经进入设计阶段,酒店选址在家乡丹济村前的十里银滩,为助推阳江和家乡经济发展不遗余力。

  作为香港阳江工商会主席,阳江市政协香港联络组组长,冯权开非常关心家乡建设,积极组织、发动外商和香港籍政协委员投资阳江经济建设。每年阳江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前往香港招商引资,冯权开都积极为家乡牵线搭桥,组织、发动外商和香港籍政协委员投资阳江经济建设。通过他的介绍,他们商会中的多人已经在阳江兴办了企业。除此以外,当了多年阳江市政协委员和常委,冯权开关心家乡的建设和发展,每年的两会中,冯权开总会带着精心准备的提案,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

  除了积极投资建设家乡,冯权开还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近年来,他先后投资完善了老家丹济村的村道建设、路灯安装、自来水管道铺设等公共设施。在市组织的相关慈善活动中也总能找到他的身影,多年来,他为家乡教育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资累计达500多万元。

 

  上市公司老总情系山区教育

 

  □ 袁志敏(广州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袁志敏是阳西县程村镇罗岗村委会围厂村人,身为中国第一位阻燃材料硕士研究生的他,在上世纪90年代依靠2万元借款创办了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他坚持“自主创新,以人为本”的企业发展理念,把企业经营成总资产近百亿元、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全国最大的改性塑料生产基地,成为中国改性塑料行业的领军人物。

  袁志敏最早是教师出身的,对教育事业充满了感情,他认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青少年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在外成功创业后,袁志敏始终关心着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展,2010年,他以公司名义捐赠的了3000万元,支持阳春市建设民族希望学校。学校从规划、立项、施工到竣工投入使用,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袁志敏到援建学校察看时表示,建学校只是希望工程的第一步,希望阳春市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创新办学思路,把民族希望学校办成教育改革的试点、亮点,有效提升整体教育水平,他还勉励学生们做一个有梦想的人,做一个勤劳的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袁志敏还大力支持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3年,他捐资近50万元修建罗岗村委会至围厂村约2.7公里双车道的硬底化水泥路。2006年,他了解到村里的水井都出现干旱,村民要到邻村挑水喝,又捐资了近10万元修建村里的自来水塔,打了一口30多米深的水井,从而解决了围厂、埠琼、白口、围山等到4条自然村1300多人的饮水难问题。到2011年,他又捐资210多万元支持村场改造,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也纷纷解囊共筹集了214万元,相继建成了环村水泥路,村内巷道美化改造工程,环村排水工程,村前鱼塘改造工程,太公屋美化工程,村内垃圾处理池,村内四周绿化工程。而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从而改变以往又黑又臭的“牛屎村”面貌。现在的围厂村不再是之前的巷道一脚泥巴一脚沙了,已是四通八达的水泥路;到处绿树成荫,成为周围邻村的村民晚上散步的好去处。现在的围厂村,已展现出社会主义文明新农村的风采。

 

  咸水寨里走出的慈善大老板

 

  □ 袁添(阳江市中鼎置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袁添是阳西县程村镇罗岗村委会咸水寨村人,他从一名普通的建筑行业打工仔做起,在外地不断打拼创业,28岁时已投资建成阳江粤海酒店,如今已拥有中央豪门、闸坡银波地产等现市值100多亿资产的民营企业家。袁添饮水思源,致富不忘党和家乡的父老乡亲,对于家乡的建设和教育事业更是乐于捐助。

  闯荡在外的袁添,始终记挂着家乡的发展。他认为,农村要发展,公路交通是关键。当时咸水寨村到程村镇这路段十分破烂,逢下雨天就没法行走的,交通十分不便。袁添出钱60多万元,把公路修好。村民听说袁老板出钱修公路,村民们自愿投工投劳,拆屋让路不要补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999年底硬底化水泥公路通了。村民拍手称赞:袁老板出钱,我们出力修路,村民走好路,路通财通,罗岗人好致富。

  2000年,袁添带自己的施工队回到咸水寨村,投资了300多万元对村庄进行有规划的建设。在村民的期盼中,村里的自来水塔修建起来了,家家户户安装了自来水,从而解决饮水难的问题;公共厕所建起来了,长期困难村里卫生环境的老问题解决了;一幢250平方米两层的文化室建起来了, 5000多册图书大大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村里所有的巷道、环村路都铺上硬底化水泥了,灯光的篮球场也投入使用,逢年过节袁添还请来歌舞团而村民表演文化节目;村中的生活污水进行了统一处理、统一排放。

  袁添的慈善之举,家人的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1995年村委会兴建办公大楼时,由于当时资金不足导致停工,幸好袁添先生雪中送炭捐资了10多万元才使办公大楼得以完工启用。1998年底罗岗小学兴建教学综合楼时,袁添先生捐款20多万元,将学校教室门窗变成了铝合金门窗,还扩建了学校操场、球场……

  十多年来,袁添单是在罗岗村委会就捐资近三百多万元,咸水寨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村于2001年通过省文明示范村的验收,成为阳江市第一个省级精神文明示范村,此后连续5年被评为阳江市和阳西县文明村称号,先后被评为广东省生态示范村和阳江市卫生村。

 

  乡情难舍两度回乡投资兴业

 

  □ 苏耀荣(广东长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苏耀荣是中国工商联直属会员商会副会长、澳门阳江工商联会会长、全国旅游业商会副会长、广东长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1年,广东机械学院机械制造系毕业的苏耀荣,分配到阳江农机一厂工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1984年,苏耀荣做出了人生中的一项重大决定,从国营单位停薪留职,下海经商。

  在苏耀荣眼里,北京不仅是中国政治文化中心,还是个商机无限的创业宝地。看到四处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他选择了加工铝合金门窗为事业起步的切入点,开始了在北京艰难的创业生涯。凭着“信誉第一、质量保证和速度快”的经营宗旨和过硬的业务水平,,很快他赚到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

  几年下来,京城里许多著名建筑都留下了苏耀荣装潢装修的足迹,使得他完成了资金的原始积累。

  1992年,苏耀荣秉着回馈家乡的情结,带了5千多万元回家乡投资房地产业,但当时的阳江房地产还没有兴旺,加上自己的经验不足,3年的时间,除了阳江长江国际俱乐部仍正常运作外,他的积蓄所剩无几。 1995年,苏耀荣杀了个“回马枪”,重上北京干回老本行。

  熬过最艰难的时光,苏耀荣再次有了回阳江搞旅游业把阳江推出中国的想法。2000年,他重组了闸坡旅游公司,并协助市委市政府创建海陵岛大角湾风景名胜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1年重组阳江市旅游总公司,当年实现扭亏为盈,第二年则盈利160多万元,现每年为国家创造税收1000多万元。目前,苏耀荣与澳门方合作,拟投资2亿元兴建长江食品有限公司。

  乡韵故土最难忘,一枝一叶总关情。苏耀荣热爱家乡的体育文化事业,他曾承办过在阳江举行的亚洲沙滩排球赛、全国热气球锦标赛、全国翻波板锦标赛等体育赛事。对还有见义勇为基金会和 “广东扶贫济困日”等活动,他也总是热心资助、慷慨解囊。为了让家乡的孩子们更好地学习知识,他还捐资给阳江教育基金会和市英才中学。

 

  汽车4S店遍布珠三角

 

  □ 杜逢子(阳江市广宝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打工仔,到闻名遐迩的企业家。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杜逢子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开创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如今,作为阳江市广宝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政协阳江市六届常务委员,杜逢子想得更多的是回报社会,建设家乡。

  杜逢子是江城区观光村人,1981年,高中毕业后的他只身来到建市不久的深圳,从事汽车销售工作。由于勤劳刻苦,杜逢子的工作渐渐有了起色,成为了公司的一名干部。在打工的日日夜夜里,他反复思索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能不能自己给自己打工?说干就干,几年后,杜逢子利用自己手中多年销售工作积累下来的人脉和资本积累,开了自己第一家汽车销售公司,由于经营得当,杜逢子的生意越做越大。1992年,在深圳赚了第一桶金的杜逢子回家乡阳江创业。带回了超过100万的创业资金,成为第一个在阳江创办了汽车修理厂和出租车公司的商人。

  但他并不满足所取得的成绩。1995年杜逢子再次前往深圳、香港发展,多年打拼,已经在香港、深圳、广州等地开了多家4S店,规模也越做越大。

  在外打拼的杜逢子一直情系家乡发展,想的最多的事还是回家乡发展报效家乡。经过多年酝酿,2006年,杜逢子再次返回阳江,投入资金1亿多元开发土地近90万平方米,有力拉动江城银岭工业园区的发展。2011年,杜逢子投入5000万元,兴办了阳江市金山恒盛汽车城。如今,位于江城区中洲新城的东风日产4S店。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服务,都达到了“5S”标准,在这里买车、办证、办理车牌还是一条龙服务,这些都是杜逢子从深圳引进来的先进经验。在谈到企业文化时,有自己独到见解的杜逢子认为,培养人才和建设高标准的服务体系,比获取利润更有价值。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他时刻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2005年至今,每年捐资对口扶助50名农村孤寡老人和救助特困儿童,热心支持家乡教育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展现了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的风采。

 

  大力推动阳江旅游业发展

 

  □ 徐其盛(阳江市海韵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与很多六七十年代发家致富的老一辈企业家一样,徐其盛有着从打工仔起步的共同经历。

  徐其盛出生在江城区一个普通家庭,由于家里穷,他上高中刚满一个星期就辍学了。在当时,还没从辍学的痛苦和无奈中缓过神来,徐其盛便要打工谋生,开始了他艰辛的创业之路。

  经过一番磨练后,徐其盛于1989年到经济较发达的东莞市谋求新发展,与朋友合作经营纺织厂,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徐其盛的纺织厂不断发展壮大,并积累了发展基金。

  自2003年起,徐其盛开始涉足房地产业,投资建设商业街、写字楼和住宅小区。又经过近十年的拼搏,徐其盛的房地产业在东莞、韶关、清远等多个地区皆有良好的发展,成为一个成功的房地产商。

  自2006年起,徐其盛回乡投资创立阳江市海韵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大力投资阳江房地产和旅游项目开发。在回乡投资置业过程中,有着丰富营商经验的徐其盛敏锐地看到,阳江旅游资源丰富,海陵岛正在打造国际知名碧海休闲度假胜地,发展前景广阔,商机无限。

  “海陵岛要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却没有一家能接待高消费群体的高档酒店,这让我萌发了在海陵岛建五星级酒店的念头。”谈及回乡投资的初衷,徐其盛如是说。

  为此,从2007年起,徐其盛决定高起点、大手笔投资4.5亿元在海陵岛投资兴建海韵戴斯度假酒店,率先在海陵岛建设一座国际五星级标准、具备旅游观光和商务休闲功能的豪华海滨度假式酒店,为发展和提升阳江旅游酒店产业作贡献。

  在投资海韵戴斯酒店过程中,徐其盛为了争取国际品牌酒店管理集团的合作,不辞劳苦先后五次乘座飞机到北京,与戴斯酒店集团(中国)总部负责人洽谈合作事宜。经过实地考察,戴斯酒店集团对阳江优越的交通条件,良好的旅游资源十分满意,并为徐其盛的诚意打动,在我市开启了国际品牌酒店管理集团与本地酒店合作经营五星级酒店的先河。

  作为一个有责任的企业家,徐其盛在注重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热心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近年来他累计捐款捐物达300多万元。

 

  致力推动阳江城市化进程

 

  □ 徐振华(欧亚(香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身为欧亚(香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阳江工商联合会会长,市政协香港联络组委员的徐振华,从建市初期到现在,徐振华长期回乡投资开发房地产业,致力推动阳江城市化进程。

  徐振华的老家在江城区南恩街道华濠路。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多,父母年纪大,家里生活困难,徐振华在念完初二就因无钱交学费辍学了。失学后,他年纪轻轻便开始打工赚钱,帮补家用。18岁那年,徐振华来到国际大都会香港,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

  初到香港时,徐振华由于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工作经验,便到工厂里打工,积累工作经验和维持生计。当时,英语是香港的官方语言,为了克服语言障碍,徐振华白天打工,晚上到夜校苦读英语课程。有时上完夜校后,他还不顾劳累返回工厂加夜班,为的是筹集本钱自谋发展。

  “六十代的香港正处于经济起步时期,到处充满商机。”徐振华回忆道。徐振华在香港开设的第一个专门生产箱包、衣服的企业获得成功。高峰时期,徐振华的企业有6000多名员工,年产值2亿港币。

  在建市初期,在国内外大都市闯荡多年的徐振华发现,家乡阳江的城市化建设还很落后,这萌发了他在家乡投资房地产,推动阳江城市化进程的念头。于是,他于1982年回来投资建设阳江第一家外资企业,此后陆续在深圳、东莞、韶关、成都等地发展。由徐振华投资建设的侨乐花园,作为阳江建市后第一批房地产业,打破阳江人“有天有地”单家独户的传统住房观念,率先推广住宅小区。接下来,徐振华又投资在阳江建设了愉景花园、华港豪庭两大楼盘,其中华港豪庭楼盘还与商业街建设相结合,引领阳江房地产业新潮流。目前,徐振华还以阳江市华港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身份,继续投资开发华港豪庭二期项目。

  在香港创业过程中,徐振华深深体会到掌握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为此,徐振华尤其注重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他曾捐资150万元在母校阳东中学建设“振华楼”并设立教奖学基金,捐款100万元建设同心中学,用实际行动造福桑梓。

 

  不忘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 赵维养(阳江市四维置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今年48岁的赵维养,在上世纪80年代曾开办木厂和跑过运输。上世纪90年代,深圳、东莞等地经济快速发展,1998年,赵维养揣着经过几年辛辛苦苦的打拼,攒的一点钱以及从亲戚朋友那里借的一部分钱到东莞从事建筑行业。随着东莞出台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2000年,头脑精明的赵维养的公司业务日臻完善,便开始向资本运作迈进。

  在家乡干一番事业、借助我市的资源寻求自身更大发展的同时,借此回报故乡的父老乡亲,这一直都是赵维养的心愿。

  随着我市的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各种好的政策吸引着想回家发展的游子,2007年底,赵维养“衣锦还乡”。“能够改变家乡的面貌机会来了,我何不回家做点事情?”赵维养说,他虽在东莞有多处房产,但在东莞找不到家的感觉,没有那种归属感,看到外界的变化,心中对家乡的责任让他又踏上了返乡的路,要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据了解,江城区打造中洲新城为“宜居创业新城”定位为市区中心区。2008年2月,赵维养通过投标获得该区“漠江二桥”(又称“东河大桥”)项目,调动了公司的相关资金,带资投入建设资金约1亿元。2009年12月,赵维养在海陵岛投资开发建设“黄金海岸”房地产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创税1000多万元。这既发挥了公司的投资效益,也为海陵岛的建设提升发挥了社会效益。

  从农村走出来的赵维养,对于村里的发展遇到困难时毫不含糊,捐资北桂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当看到自己村里的道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一坑一洼的状况,赵维养十分揪心,便捐资修路,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为社会上弱势人群奉献爱心同样不含糊,他踊跃参与“广东扶贫济困日”等活动,捐资支持家乡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累计达200多万元,种种善举彰显了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本文网址:
  • 我会主办的第二期职业经理精英班启动
  • 阳江商界迎春慈善晚会昨晚举行
  • 我会热心企业家赴那味村开展慈善活动
  • 市企业家商会协办的阳江文化大讲堂开讲
  • 阳江企业家研讨电子商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