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热点透视 > 正文

此风不抑,微商堪“危”

文章发布日期:2015-05-21 10:04:01     作者:陈明
    行文前,先讲几句题外话。
    写文章的都知道标题的重要性,像做新闻编辑一样,标题就是“新闻眼”。在“眼球经济”引领阅读风潮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催生了“微商”,微信朋友圈首当其冲地成为了微信亲情营销抢滩登陆的第一个目标高地。
    微信走进公众生活后,微商纵横驰骋“朋友圈”,迅即构成网络新媒体的一种新业态。尤其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疯狂渗透而衍生的公众号,近两年以万为单位呈几何级增长,受众在日常生活中对“朋友圈”的热衷乃至依恋的程度,几可与“柴米油盐”同日而语。
    于是乎,铺天盖地源于微商公众号的“分享链接”逐鹿朋友圈,为“热场”和“吸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标题党”应运而生。愈来愈多牛头不对马嘴、牵强附会、媚俗争宠的标题,着了魔似的在朋友圈里翻云覆雨;越来越多的微商操盘手置最起码的传播道义而不顾,肆无忌惮地抛出形形色色自以为高深的标题在圈内狂轰滥炸,任性地挑战着圈内受众的忍耐底线,以达成心照不宣的推介企图。
    显然,时至今日,此类“标题党”的异军突起,业已成为新媒体圈的一大“公害”,不仅助推了网络谣言的滋生和传播,损伤了新媒体以人为本的公信力,还直接或间接损害了整个传媒行业的声誉。诸如贴上个货不对板的艳照,就“全世界都转疯了”、“不转就不是中国人”等等,动辄就“震惊全国”,丁点就“不得不看”。而看这种标题下的内容,更多的是新瓶装旧酒,无非是些萌的辣的八卦的,同质化的“僵尸美文”比比皆是,真实内容与标题大相径庭,掐头去尾的剽窃成风,乐此不疲地愚弄着受众的智商和情商。
    朋友圈本应是一个私密化、个性化的交流平台,这也是新媒体赢得受众广泛青睐的特性之一。然而,在当下的朋友圈中,除了活该当头棒喝的无良“标题党”外,那些充斥着的各种代购、特卖、海淘等“以分享的名义”发布的信息,也频频地让善良的圈友受骗上当,硬生生地“被”成了哑巴吃黄连的主;更有大量倚仗着可怜的三分文采就刻意胡编乱造的“分享”,无节操地侵蚀着圈友的思维,此类信息的潜移默化,让“法不责众”渐成“规则”,对新媒体平台的健康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
    尽管这类信息的发布者在朋友圈中不断被“拉黑”,有的被“封号”,但高烧之下的监管缺失,已导致此风星火燎原。此风萧萧,无辜被害惨了的,当属不断被忽悠着的圈友们。原本正能量满满、怡情味浓浓的朋友圈,慢慢失却了自由洁净的初衷环境,商人的公信和道义,正在被就这等鼠辈一口一口地任性蚕食、一步一步地恶意践踏着。
    诚然,微商等新媒体的野蛮崛起,顺应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趋势,这一新业态已不容逆转,是好事,也是幸事。就在不久前,《人民日报》曾发文剑指网络新媒体的“七种病”。面上看,党报是在剖析、痛斥微信朋友圈里过分任性的乱象,而往里看,讲的其实是商业道义和信任危机。
    商媒一统,共享多赢,无可厚非。微商也是商,几分天下还须拭目以待,但商道的成功首先应具备的要素是道德底线的坚守,任何超越、穿越道德底线的商业行为,概无成功可言;同理,以传播战略为竞争、生存和发展手段的新媒体,一旦漠视了受众的眼球感受,无异于为自己埋下了道义崩盘、信任危机的隐患。故,窃以为,此风长此不抑,微圈堪“危””。
    诚然,我们在鞭挞阴暗、无知的同时,更应相信主流的力量。我们希望,作为新媒体发展的要件之一,微商除了应有的专业精神和创新动力外,更应有坚持社会责任、坚守道德底线、维护诚信道义的原则,在推广的平台上恪守本真,珍惜声誉,少玩点忽悠,多来些“干货”。如是,微商幸甚,微圈幸甚,你懂的!
本文网址:
  • 我会主办的第二期职业经理精英班启动
  • 阳江商界迎春慈善晚会昨晚举行
  • 我会热心企业家赴那味村开展慈善活动
  • 市企业家商会协办的阳江文化大讲堂开讲
  • 阳江企业家研讨电子商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