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热点透视 > 正文

阳江民营企业竞争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文章发布日期:2014-02-18 09:36:18     作者:办公室

编者按:经过20年的努力,阳江市民营企业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传统优势产业集群,成为支撑阳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经济。为促进阳江市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年前由省社会科学院企业研究所项目组、阳江市社科联和阳江市企业家商会共同组成的课题组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阳江市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提出阳江市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环境挑战、战略方向和发展路径,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建议,为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提供指导和参考,为政府推进和支持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提供决策依据。现刊载报告第三部分《竞争优势和存在问题》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一)竞争优势

阳江民营企业在长期面对外部市场激烈竞争的过程中,生存发展并壮大起来,在创业精神、产业技术创新、经营机制、差异化竞争、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形成和培育出较强的竞争优势。

1、开拓实干精神强,形成低调务实的创业文化氛围

经过长期的磨炼,阳江市在五金制品、刀剪、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不同行业涌现出一大批敢为人先、诚信为本、坚韧不拔、富有开拓精神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代表,形成阳江民营企业家优势品质,沉淀了阳江企业界低调、务实的本土文化,对营造本地浓厚的创业和成长氛围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激发众多中小投资者的创业热情,引领和带动不同领域中小企业发展,为阳江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为阳江投资创业,增强经济内生发展活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2、产业集聚效应强,形成了产业链完整的产业组织

阳江很多民营企业创业者来自原有国有企业技术和贸易服务岗位,对传统产业技术发展和贸易经营模式有先行的学习机会,能根据项目的需要,致力于开发周期短、见效快的技术和服务内容,较快地获得经济效益,形成了阳江独特的产业市场。由于企业经营者文化同质性强,有利于企业主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形成了有竞争优势的传统优势产业链条和具有明显的产业带动效应的企业群,为提升阳江产业发展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

3、经营机制灵活,能够适应外部市场变化

阳江市民营企业一般规模不大,由创业者一手创立起来,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内部环节相应较少,易于管理,有利于企业减少管理成本,同时对市场环境变化快速作出决策和调整,生产服务和经营方式相比大企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如受到全球金融危机深入影响,很多企业能够根据国际市场订单需求,适时调整生产规模或者转变发展思路,向其他领域投资,以减少或者规避外部冲击带来的企业生产经营风险。

4、差异化竞争能力强,形成一定的特色竞争优势

阳江很多民营企业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创造并培育自己独特的细分市场,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内容,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提升顾客忠诚度、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而获取持久竞争优势。同时,通过加强协作建立起密切的抱团合作关系,发挥企业间不同优势,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形成特色化竞争优势。如阳江民营企业家依托企业家商会,通过整合资源,成立投资战略平台,组建经济联合体等方式,开拓新的项目投资和发展空间。

(二)存在问题

阳江民营企业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除民营企业自身素质还有待提升外,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政策环境、产业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发展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政策环境亟待优化,政府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尽管阳江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但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仍然不够宽松。

一是对民营企业战略地位认识不足。一些基层行政部门和人员习惯于用过去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看待民营企业,思想解放不到位,认识不够深刻,没有将民营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支撑力量进行培育,长期将中小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补充,导致一些行政部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缺乏主动发展意识、主动服务意识和相应的公平待遇意识。注重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投资,轻视小项目、小企业的扶持发展。

二是服务意识有待增强,服务效率有待提升。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工作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表现在服务模式比较单一,一些职能(执法)部门主动服务意识差,缺乏“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行政审批程序多,办事周期长;一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前置环节多,导致中央、省、市的一些优惠政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一定偏差。课题组问卷调查显示,阳江市民营企业对当地行政审批手续方便简捷情况评价为“一般”及“较差”占到受调查企业的一半;对行政执法机关公正执法情况评价为“较好”及以上不到36%,评价“一般”及一般以下的占64%以上;认为行政机关执法效率“较好”的企业仅占三分之一,超过61%企业认为行政机关执法效率“一般”及“较差”。 

三是区域品牌建设滞后,传统优势产业品牌得不到有效的支持。阳江已在五金刀剪产业树立起区域品牌,但缺乏较系统的区域品牌培育与传播机制,品牌营销与产业升级结合力度不够,品牌国际影响力提高不快。除了五金刀剪产业外,阳江其他传统优势产业还没有形成区域品牌,如食品、海洋产品等。政府对品牌的扶持政策缺乏连续的实质性的扶持和培育,在区域品牌宣传、产业引导、产品开发等配套措施方面尤其薄弱,还未形成阳江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的互动发展机制。

四是民营企业税费负担较重,企业经营难度增加。相当部分的民营企业反映社保基金、土地使用税费较高。税费偏高既不利于处于创业起步阶段小微企业的原始积累,也不利于转型升级阶段企业的战略调整。同时,还存在个别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水平不高,方法简单的现象,既影响政府的形象,又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五是政府对民营企业家群体认识有待提高,对优秀民营企业家宣传力度不够。缺乏营造尊重民营企业家创造财富和价值选择的良好社会氛围。少数政府工作人员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存在歧视和偏见,极大地损害了民营企业家的集体自尊,挫伤了他们在经济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应有的辐射力。对优秀民营企业创业及对阳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宣传力度不足,与发展民营经济的总体氛围和社会发展的实质需要不相符合。

2、产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经济发展承载能力有待提高。全市已经规划的园区,建设速度不平衡,有些园区配套设施特别是道路建设滞后,未能与进园企业发展同步,影响了企业生产和投资。有些园区缺乏功能布局,生活配套设施不健全,缺少服务性企业入驻经营的空间,发展条件和承载发展项目的能力不足。调查显示,有超过52%的民营企业认为阳江市公共基础设施“一般”和“较差”,说明阳江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二是产业发展层次偏低,产业整体竞争优势不强。阳江市民营企业中以五金刀剪、食品加工等为主的传统产业企业占相当大的比重,这些产业的层次较低,技术含量不高,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初级产品多,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少,经济效益低,产品结构适应市场能力弱。传统优势产业整体发展程度不高,发展后劲不足。而其他新兴产业领域中的民营企业,由于缺乏合理的引导和扶持,大部分发展不规范,个别行业竞争无序,造成产品档次低,经济效益不佳,发挥不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此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创新转型。

三是专业市场建设滞后,辐射带动能力弱。尽管阳江刀剪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集群优势,但至今还未建立与五金刀剪产业发展相对接,形成电子商务、资金融通、货源组织、品牌孵化、销售推广的良性运转机制的专业化市场,其各类原材料、半成品、专业设备和成品专业市场网络还远未形成。

四是生产资源要素配置成本高,企业发展生存压力加大。随着工业用地的减少,土地使用成本大幅度提高。投融资担保体系还不完善,从金融机构直接和间接融资存在较大困难,相关政策具体操作和落实没有到位,影响企业融资做大。本地劳动力的文化程度较低、专业技能缺乏,与企业技术要求提升相匹配的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不足,导致技能型人才的用工价格提高。调查显示:当前阳江80%民营企业认为企业经营遇到最大困难是人工成本上升带来影响;有超过45%民营企业感到企业经营最大困难是人才缺乏,近三分之一的企业认为资金紧张是企业经营遇到的最大困难。 

3、企业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企业经营战略观念薄弱

一是企业自身素质不强,转型升级观念有待提升。很多民营企业在思想和认识上偏于保守,少数企业存在“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做大产业、壮大规模、扩大市场、敢为人先的气魄和雄心。缺乏全球视野,对国际产业发展趋势没有清晰认识,转型升级的主动性不强。一些中小民营企业主“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旧观念根深蒂固,缺乏主动合作意识,不愿意与其他企业联合和合并,更不愿被其他企业收购和兼并,这使得以草根创业为主、内部积累发展壮大为主的内源型发展路径锁定效应明显,部分同行企业之间相互压价,不顾恶性竞争带来区域产业萎缩和品牌价值下降的恶果,这种行为严重削弱了阳江民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较低。阳江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还主要处在模仿、消化吸收和引进阶段。大多数民营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少、创新人才的缺乏、技术设备更新慢、生产技术落后,创新能力较弱,只能选择低端加工产业环节,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弱势凸显。以刀剪产业为例,大部分企业缺少技术含量,部分有技术的企业,其核心技术主要来源于国外。优质原材料制备、热处理工艺、抛光工艺的技术仍是制约全市五金刀剪产业优化升级的瓶颈。调查显示,一般民营中小企业占三分之二以上,而科技型民营企业不到三分之一,反映出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不足。

三是缺乏合理战略规划指引,发展方向和定位不明确。大部分民营企业发展定位和目标不清晰,缺乏战略意识和战略管理能力,缺乏理智科学的战略决策。调查显示,在阳江企业转型升级。进行二次创业遇到的障碍中,有超过55%的企业认为发展规划和自身定位方面有困难,其中“比较困难”占43.3%;有超过60%的企业认为没有先进的创业思想和战略进行二次创业是困难的,其中“比较困难”占41.6%

4、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人才成为发展的瓶颈

一是管理机制不完善,规范化水平不高。阳江很多中小民营企业还没有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缺乏科学的组织和系统的管理制度,决策管理完全凭经验,带有明显的随意性,管理程序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低。阳江至今还没有一家民营上市企业。调查显示,阳江市民营企业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认为内部管理不规范进行二次创业“比较困难”,同时有超过90%的企业认为提升管理技术是“必要的”,其中认为“非常必要”的占37.8%

二是品牌培育意识淡薄,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品牌少。阳江很多民营企业缺乏创建品牌的意识,相当部分民营企业都是OEM起家,投入少、见效快、收入稳定,导致没有自创品牌,也不重视建立品牌。很多民营企业虽然具备创建品牌的实力,包括部分生产设备先进、技术能力较强的企业,宁愿贴牌,也不愿意把精力投入到创自己的品牌上来。阳江民营企业超过1万家,但中国驰名商标仅为3件,拥有广东省著名商标企业不到1%

三是人力资源质量不高,高技术人才缺乏。与产业升级要求相适应的关键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高素质的技工人才极为缺乏。大多数民营企业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很多企业重物质轻精神,重短期轻长期培养,造成企业留不住高技术人才。调查显示,有78.2%的企业认为在当地找到需要的技术人员有难度,其中“比较难”占27.6%,“非常难”占11.5%;有45.7%的企业认为缺乏技术、管理人才进行二次创业是“比较困难”的,有超过16%的企业认为缺乏技术、管理人才进行二次创业是“非常困难”的。 

四是企业家面临代际传承问题,对企业稳健发展形成一定障碍。阳江民营企业家随着年龄增长,希望“子承父业”,实现企业的永续经营。但由于子女在观念意识、生活理念等方面与第一代有很大不同,加上阳江与珠三角、北京、上海、甚至是外国等地区和国家的生活文化环境有较大差异,子女不愿意回当地接班。同时,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使民营企业经营面临更大的压力,使得子女也不愿意接手企业走父辈创业的艰辛之路。

5、阳江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是对民营企业发展缺乏宏观战略指引。对民营企业发展缺乏长远的战略思路,缺乏明确的产业规划和有效的产业引导。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指导不够,在企业经营项目、产业发展方向、依法经营等方面缺乏引导,部门间缺乏协调配合,对民营企业支持还未形成合力,政府应具有的规划、领导、组织、协调、规范、服务、保障等方面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直接导致民营企业在经济运行体系和资源分配中处于被边缘化的位置,在经济结构中的产业地位不高,发展不平衡,产业层次低。

二是民营企业自身转型升级能力和动力不足。阳江大多民营企业只注重短期利益,对未来缺乏科学、长远的经营规划和目标定位,长期忽略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管理方式粗放。偏好于从事投资少、风险少、技术简单、短期利益见效快的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或低附加值的生产加工产业环节,使得企业发展形成低成本参与竞争的路径依赖,不重视技术积累和创新,更加忽视品牌培育,直接导致企业核心能力弱,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差,发展内涵和后劲不足。

三是经营环境的严峻复杂带来的生存发展的压力。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国家用地政策收紧,土地征用成本高、难道加大,致使阳江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剧增,过去依赖低成本要素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完全弱化甚至丧失。资源配置的隐性门槛依然存在,在市场准入、土地征用、行政审批、项目扶持、财税金融、科技成果保护及推广应用等方面,难以得到政策的有效倾斜及支持,无法享受与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相同待遇。在缺乏核心能力积累的前提下,阳江民营企业消化经营成本,调整生产经营方式和产品结构,跨越新的行业或实现自身经营能力提升的可操作空间越来越小,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生产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

本文网址:
  • 我会主办的第二期职业经理精英班启动
  • 阳江商界迎春慈善晚会昨晚举行
  • 我会热心企业家赴那味村开展慈善活动
  • 市企业家商会协办的阳江文化大讲堂开讲
  • 阳江企业家研讨电子商务发展